超實用網路線 DIY 教學|T568A/T568B 排線圖、打線技巧與 Cat6/Cat7 規格一次搞懂
- Amiee
- 4天前
- 讀畢需時 4 分鐘
自己做網路線超簡單!選好 T568B 排線標準、備好夾具與 RJ45 接頭,幾分鐘就能搞定網路線。不跳線 vs 跳線?主要取決於你接的是誰。最後別忘了選對規格和材質,家用就 Cat5e,高速就 Cat6 起跳!
為什麼要自己做網路線?
如果你曾遇過家裡網路不夠長、線太貴,或想自己布線節省成本,那麼學會自製網路線絕對是一項超實用的技能!別怕,其實你只需要一把網路線夾具(crimp tool)、一條雙絞線(Ethernet twisted pair)和幾顆 RJ45 接頭,就能開始動手啦~
所需工具與材料
RJ45 接頭:用來接到網路插孔的頭
網路線(Cat5e、Cat6 等):通常為 8 芯雙絞線
網路線夾具(Crimp Tool):用來將芯線壓接進接頭
剝線器(或美工刀):剝開外皮
測線器(Cable Tester):可檢查打線是否成功,這種工具通常只有專業玩家或網管人員會備有,但如果你手邊沒有,也可以使用兩台電腦或筆電互連並測試網路是否通暢作為簡易替代方式。
T568A vs T568B 排線標準
網路線中有八條不同顏色的芯線,排線方式有兩種主流標準:T568A 與 T568B。
這兩個標準有什麼不同?
T568A 與 T568B 的差別在於橘色組與綠色組的位置互換。兩者功能相同,訊號傳輸能力也幾乎一致,只要兩端一致即可正常使用。若一端為 T568A、另一端為 T568B,就變成「跳線」(Crossover Cable)。目前業界與家庭網路普遍採用 T568B 作為默認標準。
那我怎麼知道該用哪一種標準呢?
如果你只是做一般家用網路線(如電腦接路由器),建議選用 T568B,這是台灣與北美最常見的標準。
如果你要接的是舊有系統或美國政府機構標準(如某些軍事/醫療機構),他們可能會要求使用 T568A。
維修或延長現有網路線 時,觀察原有接頭的排線顏色,保持一致即可。
不確定的話就選 T568B,因為大多數設備都能相容且市場主流也是它。T568A 與 T568B 的差別在於橘色組與綠色組的位置互換。兩者功能相同,訊號傳輸能力也幾乎一致,只要兩端一致即可正常使用。若一端為 T568A、另一端為 T568B,就變成「跳線」(Crossover Cable)。目前業界與家庭網路普遍採用 T568B 作為默認標準。
T568A / T568B 排線順序比較(由左至右)
序號 | T568A | T568B |
1 | 綠白 | 橙白 |
2 | 綠 | 橙 |
3 | 橙白 | 綠白 |
4 | 藍 | 藍 |
5 | 藍白 | 藍白 |
6 | 橙 | 綠 |
7 | 棕白 | 棕白 |
8 | 棕 | 棕 |
兩者其實傳輸效能相同,但在台灣與北美地區,T568B 更為常見。
跳線(Crossover)與不跳線(Straight-Through)的差異
不跳線(Straight-Through):兩端都使用同一種排線(如 T568B-B),用於電腦連接路由器或交換器。
跳線(Crossover):一端 T568A,另一端 T568B,用於兩台電腦直接對接或兩台路由器對接。
小提醒:現代設備多具備自動交叉(Auto MDI-X)功能,因此現在幾乎都是使用直通線為主。
打線步驟教學
剝開外皮: 使用剝線器或美工刀,取下約 2 公分的外皮,露出內部 8 條芯線。
理順並排列顏色: 根據 T568A 或 T568B 標準,將芯線依順序理直。
剪齊線頭: 用剪刀剪齊排好的線頭,長度約保留 1.2 公分。
插入 RJ45 接頭: 確認每條線都有到達底部,順序無誤。
壓接: 使用夾具將線壓緊,使金屬針刺進每條芯線。
測試: 用測線器測試兩端是否接通、順序正確。
常見網路線規格比較
規格 | 頻寬 | 最大速率 | 最遠距離 | 適用情境 |
Cat5e | 100 MHz | 1 Gbps | 100 公尺 | 家用、一般辦公室 |
Cat6 | 250 MHz | 1 Gbps(最高可達 10 Gbps,距離縮短至 55 公尺) | 高速內部網路 | |
Cat6a | 500 MHz | 10 Gbps | 100 公尺 | 資料中心、大型機房 |
Cat7 | 600 MHz | 10 Gbps | 100 公尺 | EMI 高干擾環境 |
Cat8 | 2000 MHz | 25-40 Gbps | 30 公尺 | 伺服器機架內、超高速應用 |
網路線材質與環境應用建議
UTP(Unshielded Twisted Pair): 最常見,無額外屏蔽,適合一般家用與辦公室。
STP(Shielded Twisted Pair): 具備金屬屏蔽層,抗干擾能力強,適用於高雜訊環境。
FTP(Foiled Twisted Pair): 外層包鋁箔,兼具抗干擾與柔軟性,適用於工業或高密度佈線。
不同場景的線材建議
一般住宅與辦公室環境: 建議使用 Cat6 UTP 或 Cat6a FTP,可穩定支援 1G~10G 網速。
需抗干擾的設備密集區域(如機房、網通櫃) 建議選擇 STP 或 FTP 結構,並注意接地設計。
高溫或低溫環境(如工業廠房、戶外佈線) 建議使用具備 耐熱 PVC 或 LSZH(Low Smoke Zero Halogen 低煙無鹵)外被,具阻燃與耐候能力。
佈線距離限制與解法
一般網路線(Cat5e ~ Cat6a)最遠建議佈線距離為 100 公尺,超過後訊號衰減將明顯,影響穩定性。
若需延長距離,可透過以下方法:
加裝 Hub 或 Switch 中繼(每 100 公尺設一節點)
使用光纖(Fiber)代替網路線,傳輸距離可達數公里
PoE 延伸器,適合 IP 攝影機等低功耗裝置延伸
小提醒:無論用哪種方式延長,都需評估總佈線拓撲與供電需求,避免訊號不穩或功率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