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點

美元貶值全球資產評價風暴|從債市、股市到原物料的重估推導

  • 作家相片: Amiee
    Amiee
  • 3天前
  • 讀畢需時 6 分鐘
當美元出現系統性大幅貶值,其背後往往非單一事件所致,而是財政政策、國際關係與全球資金流動的多重交織結果。

2025年初,美國財政赤字突破歷史高點,聯準會在遲疑中維持利率高檔,美中正式走向制度性貿易對抗,全球資本對美債的信心開始動搖。更重要的是,當前全球政治經濟格局詭譎多變,政策轉向頻繁、地緣衝突加劇,傳統資產與新興資產的價值評估邏輯正同時被重構。本篇觀察文章旨在於此背景下,推導各類資產類別可能的發展走向,強調其因果邏輯與推演鏈結,並非預測,而為情境推估,也提醒讀者務必多面向掌握最新情勢,避免單一指標導致盲點。


不試圖預測未來,也無意提供投資建議,而是一次對當前局勢的冷靜整理與推敲;推導能持續鍛鍊一種對未來情境的理解力,在不確定中,更靈活地思考與調整方向;情境永遠只是可能性,變數常常超出預設,永遠值得保留彈性與餘地。

一、美元指數與一籃子貨幣走勢推導


預設情境:美元指數跌破90,年內出現大幅貶值

美元長期貶值將對多數國際貨幣形成升值壓力,尤其是與美國存在貿易順差或外債部位較低的經濟體將成為相對受惠者。然匯率變動不僅由貿易平衡決定,亦與資本帳與地緣風險有關。

貨幣

可能走向

驅動因素說明

歐元(EUR)

中幅升值 📈

受益於美元貶值但內部經濟疲軟與政治風險抵消部分優勢

日圓(JPY)

顯著升值 🔺

資金避險效應;日銀政策轉向預期仍是關鍵

人民幣(CNY)

小幅升值 📊

美中脫鉤背景下,中國對外依賴降低,政策性引導人民幣穩步升值

新興市場貨幣

分化走勢(小幅至大幅升值)💹

原物料出口國(如巴西)或財政穩健國(如墨西哥)具升值潛力;高債務國則易遭拋售

美元貶值雖為主要推動力,但不同貨幣因應本身經濟結構、政策立場與資金流動狀況,仍呈現出差異化反應,需留意波動背後的地區性風險因素。 為進一步掌握趨勢,建議同步觀察:美元指數變化、主要央行政策會議、SWIFT跨境交易數據與新興市場資金流向等指標。



二、美國債券市場


預設情境:美債殖利率飆升至5%~6%,價格出現大幅回調

當財政赤字持續惡化、債務上限危機頻繁上演,且外國資本縮手不再持有美債,美國債券市場的長期安全性將受質疑,殖利率飆升代表資金逃逸與風險溢價擴大。

資產類別

可能走向

驅動因素說明

長天期美債

價格大幅下跌 📉

信用風險升高 + 市場風險偏好下降

短天期美債

價格小幅波動 💵

投資人轉向現金替代資產;短期融資成本提升

通膨連結債(TIPS)

價格震盪、成交量活躍 💱

抗通膨資產需求增加,但通膨預期亦難精準定價

長債面臨市場信心重估的壓力,而短債與TIPS則因期限與通膨連動性各自表現出差異化反應,呈現風險重分配的資金流向跡象。 為進一步掌握趨勢,建議同步觀察:美債拍賣結果、聯準會聲明、主要信評機構對美國評等動態、以及通膨預期指數如5Y5Y Inflation Swap。



三、股票市場類別推導


預設情境:高利率、高通膨、避險資金流動加劇

美股作為全球風險資產定價之核心,在美元信心動搖與美債市場動盪情境下,資金會傾向外流或轉向抗通膨型與高現金流類股。

股票類型

可能走向

驅動因素說明

科技成長股

價格大幅下跌 ⚠️

高估值敏感於利率,資金轉向保守板塊

能源與原物料股

價格大幅上漲 🛢️

通膨環境、原物料價格推升獲利能力

高股息防禦股

價格穩健上漲 🧱

投資人偏好現金流穩定類股(如公用事業、消費必需)

新興市場股票

分化劇烈(小幅至顯著上漲)📊

資源出口國表現優於債務高國家

股票市場將出現風格轉換,高利率環境壓抑成長型股票表現,但實體資產與現金流穩定企業有機會吸引資金停泊,呈現板塊輪動特徵。 為進一步掌握趨勢,建議同步觀察:VIX波動率指數、資金流向統計(如ETF申購贖回)、產業輪動週期與美國10年期公債利率變化。



四、黃金與貴金屬市場


預設情境:美元疲弱、通膨預期升高、金融市場動盪

黃金作為非收益型資產,在貨幣信用遭受質疑時常成為終極避險選擇,尤其當美元與美債同時失去「安全資產」地位時,將擁有絕對吸引力。

資產

可能走向

驅動因素說明

黃金(Gold)

中幅至顯著上漲 🟡

通膨、地緣政治風險、避險需求強勁

白銀(Silver)

價格大幅波動 ⚪

工業與貴金屬雙重屬性,受製造業景氣牽動

鉑金、鈀金(PGMs)

價格中幅上漲 🔩

汽車排放技術變革影響需求結構

在貨幣與主權債信任弱化之際,貴金屬資產尤其黃金的避險角色更加突顯,白銀與PGMs則因其工業用途而呈現出與經濟周期聯動的雙重特性。 為進一步掌握趨勢,建議同步觀察:COMEX金銀庫存變化、各國央行黃金儲備數據、實體買盤需求(如中國、印度)、以及實質利率走勢。



五、原油與能源資產


預設情境:地緣緊張加劇,OPEC+挺價,美元計價商品吸引力增加

美元貶值將使以美元計價的能源商品更具吸引力,進而推升油價,加上供應鏈受限與地緣風險升溫,原油與天然氣成為戰略資產。

資產

可能走向

驅動因素說明

原油(WTI、Brent)

顯著上漲 🛢️

供應端受控;需求未顯著萎縮

天然氣

價格明顯上漲 🚀

歐洲與亞洲需求推升現貨價格

能源ETF

穩定上漲 📈

資金轉向實體與通膨受益資產

能源類資產因具備美元計價與供需雙重影響性,成為通膨與地緣動盪交會時期的資金避風港,表現具有結構性支撐。 為進一步掌握趨勢,建議同步觀察:OPEC月報、EIA原油庫存、天然氣期貨價格、與主要地區能源需求預測報告。




六、農產品與民生物資


預設情境:通膨持續、全球供應鏈重新配置

食品與農產品是對通膨最敏感的類別之一,尤其在全球供應鏈受阻、美國出口競爭力下降後,將出現輸入型通膨疊加自身生產成本壓力。

商品類型

可能走向

驅動因素說明

穀物(小麥、玉米)

價格穩健上漲 🌾

生產成本上升、輸出國集中度高

糖、咖啡、可可

價格波動劇烈 ☕🍫

天氣風險與貿易政策變化影響大

農業ETF、食品股

價格中幅上漲 🥦

通膨保值性強、需求剛性高

農產品與民生必需品反映的是最直接的物價壓力,在全球物流與農業政策變動下,成為投資人與政策制定者共同關注的核心指標之一。 為進一步掌握趨勢,建議同步觀察:FAO糧食價格指數、主要農業出口國天氣與產量預測、聯合國貿易統計與全球航運價格指數。



七、全球政策與貿易網絡變化的聯動


預設情境:全球進入多邊經貿重組與區域化浪潮

美中正式貿易對抗為全球供應鏈重整打開序幕,各國為保障戰略自主性將加速區域化、生產內移與科技去風險化,影響將持續數年並牽動全球貿易格局。

地區

主要策略應對

備註

歐盟

強化內部市場與東擴供應鏈

推動再工業化與數位主權法案

中國

加快內需循環、推動東協外移

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 CIPS 積極擴張

美國

去中化供應鏈、重塑晶片與製造業

CHIPS 法案與 IRA 補貼推動資本回流

新興市場

爭取製造業轉單與原料供應角色

趨勢有利東協、印度、墨西哥

全球正從單一核心主導的貿易體系邁向多區域、雙邊與策略聯盟並存的新架構,地緣經濟將持續影響資本與供應鏈的重新分布。 為進一步掌握趨勢,建議同步觀察:WTO通報數據、各區域FTA協議簽訂與實施進度、RCEP與IPEF政策協調、以及供應鏈外移相關投資流向。



那些被低估的連鎖反應:全球資產推導的尾聲


美元大幅貶值與美國財政赤字惡化所引發的市場效應,不僅牽動傳統金融資產,也可能成為推動世界進入多貨幣、多極貿易體系的關鍵觸媒。這些變化不是單線條式的線性預測,而是多重情境與交錯因果的動態演繹。


值得強調的是,本文僅基於目前公開資訊與政策環境進行推導與分析,並非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情境永遠只是可能性而非定論,市場中往往存在無法預料的外部衝擊與政策反轉,變數數量遠高於任何模型所能涵蓋。因此,對於各國政府、企業或個人而言,與其寄望掌握未來,不如持續訓練一種「情境理解力」,在詭譎不明的全球環境中保留調整與應變的餘地





點

Subscribe to AmiNext Newsletter

Thanks for submitting!

  • LinkedIn
  • Facebook

© 2024 by AmiNext 金融與科技筆記

bottom of page